文/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沈建光
經濟放緩主要是受到了房地產市場的拖累。9月消費降至11.6%,創2006年3月以來新低,主要體現在房地產相關消費的回落。1-9月固定資產投資降至16.1%,創2002年2月以來新低,同樣也與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密切相關。
三季度逐月下滑的經濟走勢證實了筆者早前判斷,即決定下半年經濟的關鍵在房地產市場。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三季度GDP為7.3%,低于二季度0.2個百分點。前三季度GDP累計增速7.4%,其中資本形成在三季度減速,對增長的累計貢獻下降到3%;最終消費的貢獻也從上半年的4%下降到3.7%,但是貿易順差創歷史記錄的1281億美元導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整體貢獻從上半年的負0.2%回升到0.7%。
在筆者看來,經濟放緩主要是受到了房地產市場的拖累。例如,9月消費降至11.6%,創2006年3月以來新低,主要體現在房地產相關消費的回落;1-9月固定資產投資降至16.1%,創2002年2月以來新低,同樣也與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密切相關;三駕馬車中,唯有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有所提升,但也隱含風險,畢竟當前海外經濟不確定性仍然較大,一旦出口向好態勢不能持續,增長能否止跌仍面臨較大挑戰。
具體來看,當前最令人擔憂的是投資。今年,決策層與市場都將投資寄予厚望,希望通過穩投資起到穩增長的關鍵作用。但令人失望的是,1-9月固定資產投資回落至16.1%,低于全年目標1.4個百分點,創2002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。
構成固定資產投資中的三個主要部分中,房地產投資、制造業投資持續下滑,基建投資除鐵路以外大部分也高位回落。1-9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3.8%,比1-8月下降0.3個百分點;房地產投資繼續下探,同比增速為12.5%,比1-8月回落0.7個百分點。基建投資整體上增速仍然不低,如鐵路投資增速25.1%,水利投資增速24.2%、公共設施管理增速24.3%,但多數相關投資增速高位回落,同時筆者認為,僅依靠基建投資起到穩投資顯然是不夠的。
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,銷售數據略有好轉,顯示庫存積壓之下,房地產對經濟的負面效應仍在持續。9月新房銷售、新開工面積保持負增長,只是萎縮態勢略有緩和。例如,1-9月房地產銷售額累計同比下降8.9%,與1-8日基本持平;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回落9.3%,其中住房開工同比回落13.5%,雖然開工降幅比1-8月收窄,但基本上仍然保持兩位數的負增長。
9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反彈至8%,比8月回升了1.9個百分點,仍舊是年內次低點。如果扣除了去年同期較低的基數效應,實際的反彈更加微弱。發電量同比增速4.1%,扭轉了8月負增長的局面,但是鐵路運輸、水泥和粗鋼生產的數據都顯示工業生產仍然比較低迷。按分三大門類看,9月份,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.9%,比8月回落了0.3個百分點;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.1%,比8月提升1.1個百分點;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2.8%,比8月提升3.4個百分點。
消費方面,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.6%,創2006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。其中,與房地產相關的消費全部出現下滑,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、家具、建筑及裝潢材料同比增速分別為8.5%、12.9%、9.2%,分別比8月回落了1.2、0.1、3.3個百分點,顯示房地產市場遇冷,銷售受阻對相關消費的負面影響。當然,鑒于房地產積極政策已然出臺,改善型貸款優惠利率一旦落實,或許會對10月房地產銷售有一定提振,帶動相關銷售回升。
三駕馬車中,如今看來,唯有凈出口要相對好些。9月出口從8月的9.9%上升到9月的15.3%,進口更是扭轉了8月下滑2.3%的頹勢,在9月實現了7.2%的同比增長,反映了貿易向好局面。但是,筆者認為,靚麗貿易數據之下也有隱憂,考慮到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進一步黯淡,筆者擔憂,出口強勁數據能否持續面臨考驗。同時,進口增長細項數據顯示進口反彈更多是由于加工貿易影響,意味著國內需求仍然相當疲弱。
目前物價壓力不大,9月CPI已經降至1.6%,展望未來,翹尾因素回落之下,通脹可能繼續下行。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工業生產品價格價格,9月PPI同比下降1.8%,已經持續31個月處于通縮區間,顯示當前上游行業疲軟,與經濟向下走勢相反,是值得高度警惕的。當然,物價壓力尚無為貨幣政策發揮更大效用創造空間。
如此看來,三季度經濟數據不容樂觀,關鍵在于房地產市場的下滑態勢未能扭轉。從政策層面來看,央行[微博]已經加大了對改善型購房需求的支持,大部分城市也已經退出限購,預計四季度購房市場會有所回暖。但考慮到房地產市場去庫存的影響,房地產對經濟的帶動要到明年年初才有所體現。
對四季度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的可能還有國際因素,盡管三季度凈出口對經濟有所提升,但考慮到美國經濟數據時好時壞,歐洲國家經濟下滑風險加大,未來一段時間,海外經濟走勢不容樂觀,是困擾四季度整體走勢另一風險點。
如此看來,筆者對于四季度經濟整體持謹慎態度,如果更加積極的政策措施如降息、降準依舊缺席,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長不會比三季度改觀,全年GDP增速最終達到7.3%,低于決策層7.5%的政策目標。展望明年,筆者建議可以改變GDP目標管理方式,引入底線思維,甚至可以考慮把增長底線定在6.7%,預留海外風險和調結構的空間,這樣的判斷主要是基于未來幾年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GDP翻一番的目標而考慮的。
(本文作者介紹: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,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,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,中國金融40人論壇特邀成員。)
(由新浪財經主辦的“2014新浪金麒麟論壇”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召開,本屆論壇主題:變革與決策。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國經濟的轉型與挑戰。 報名入口》》》 2015,決策下一步,等你來!)